一、國債不是你想買,隨時就能買,限時限量不容易買到。雖然賣的是國債,好多儲戶來銀行購買國債的過程中,有時候由于國債有限額沒有買到,大概已經說清了吧,即使我們賣掉所有美國國債,這個錢還是只能買黃金或買其他國家貨幣,不能用于國內建設,今年的儲蓄國債發(fā)行,由于受到疫情影響,不適合人群聚集,加上為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騰出空間,儲蓄國債的發(fā)行連續(xù)7個月按下暫停鍵,直到8月10日才開始發(fā)行第一、二期電子式儲蓄國債,但是利率有些令人失望,其中3年利率僅3.8%,5年利率3.97%,分別比去年下降0.2和0.3個百分點。
1、為什么現在很少有人買國債了,都在買理財產品?
這個問題其實不復雜,可以分三點來講。一、國債不是你想買,隨時就能買,限時限量不容易買到,國債的發(fā)行頻率低,不是跟銀行存款或者理財產品一樣隨時可以選擇。每家銀行都有不同的理財產品,這家沒有合適的可以換一家購買,非常方便,二、國債利率較之理財產品收益率沒有明顯優(yōu)勢,期限還更長。國債一般多為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但是十年期收益率并不高,所以選擇的人少,
就以2018年10月份的兩期國債為例,三年期利率4%,五年期利率4.27%。理財產品從幾個月到一年都有,期限更短,但是收益率往往能達到5%左右,流動性和收益率都能超過國債,三、國債持有時間越短,提前兌付損失越大。國債不滿6個月提前兌取不計付利息,滿6個月不滿24個月按票面利率計息并扣除180天利息,滿24個月不滿36個月按票面利率計息并扣除90天利息;持有第十期滿36個月不滿60個月按票面利率計息并扣除60天利息,
2、為什么中國發(fā)行國債卻有錢買美國國債誰能解釋一下?
這個問題是我的老本行,可以給以解答。國家投資搞建設,一般情況是靠財政盈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基本實現了既無內債,又無外債,怎么實現的?那就是有多少財政盈余,就作多少投資,也就是說,有多少錢,就辦多大事,不搞赤字預算。一二十年,人民幣基本上沒貶值過,這樣好不好?也好也不好,好的方面就是幣值穩(wěn)定,人民儲蓄沒有貶值風險;不好的方面就是發(fā)展太過緩慢,經濟停滯不前。
改革開放后,為加速經濟發(fā)展,從1982年開始,對內發(fā)行國庫券,年息8%,五年后搖號兌付,十年還清,后來國庫券改稱國債,即既對內發(fā)行,也向國外發(fā)行,這時就成了既有內債也有外債了。這時我國發(fā)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出口,而且實現了年年貿易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這樣就有了外匯結余,即外匯儲備,而且額度越來越大,
但是這個外匯結余,明面上是真實的貨幣,實際上是國家靠開動印鈔機,從出口企業(yè)手中收兌美元而來,如果將這筆錢再投進國內經濟活動,那就等于再開動一次印鈔機,再放一次水,肯定會造成大幅通貨膨脹,于國于民都將大大不利。所以這筆錢,只能作為儲備貨幣,在國家經濟出現某些風險時,用于救市,平時是不能動用的,那這么大一筆錢,拿在手里不能用,貶值了怎么辦?那就只好用作低風險甚至零風險的海外投資,既要投得進,收益好,還要保證隨時都能取出。
前蘇聯解體后,美國一家獨大,如日中天,那時的美國國債,是全世界公論的優(yōu)質資產,購買美國國債也就成了必然選擇,不是我們愛美國,捧臭腳,實在是沒有人愿意和錢過不去。這樣幾十年下來,這個雪球越滾越大,美國也已風光不再,風險與日俱增,現在倒真的是個大問題了,大概已經說清了吧,即使我們賣掉所有美國國債,這個錢還是只能買黃金或買其他國家貨幣,不能用于國內建設。
3、2020年儲蓄國債收益率還沒有存款高,為什么還有人排隊搶著買?
排隊購買儲蓄國債的人群中,有一個顯著特征,其中大部分都是中老年朋友,也許你就大致明白是什么原因了,今年的儲蓄國債發(fā)行,由于受到疫情影響,不適合人群聚集,加上為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騰出空間,儲蓄國債的發(fā)行連續(xù)7個月按下暫停鍵,直到8月10日才開始發(fā)行第一、二期電子式儲蓄國債,但是利率有些令人失望,其中3年利率僅3.8%,5年利率3.97%,分別比去年下降0.2和0.3個百分點。
但即使這樣,仍然不能阻止投資者熱情,尤其是中老年投資者,究竟什么原因呢?首先還是對儲蓄國債安全性的一種信任,眾所周知,我國的國債發(fā)行已經有幾十年歷史,從實物債(國庫券)到憑證式,再到電子式國債,其影響力涉及千家萬戶,而且很多家庭都曾經持有過,但在這么多年的發(fā)行歷史中,卻沒有發(fā)生哪怕一次違約現象,全部都是按照約定時間和利率足額兌付本息,這就是國家信用的力量,尤其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特別看重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