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投資者可能很快就能像買理財產品一樣買信托產品了。這類一-般是代售信托產品,買信托較方便,但缺乏客戶跟進服務,專業(yè)度欠缺,信托產品收益水平從2019年一季度信托產品收益表現(xiàn)及現(xiàn)在(預)售的產品收益來看,信托公司的信托類產品年化收益在8%~10%之間。
1、信托產品在三方買和直銷產品有什么區(qū)別嗎?
感謝邀請,我是信托者,專注信托。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首先必須明確:在國內,能發(fā)行信托項目的有且僅有信托機構——在營業(yè)68家,而認購渠道有不止一條渠道: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代銷渠道;信托機構直銷;合規(guī)的三方財富機構即使像銀行代銷信托項目,也不參與項目的具體管理,管理方只有信托機構,不過早期的通道業(yè)務算個例外,信托只是起到一個通道作用,真正管理方另有其人,現(xiàn)在資管新規(guī)頒布,通道業(yè)務受到限制,規(guī)模大減。
綜上所述,一個項目從創(chuàng)意到最終成形為信托產品,這一整套程序都是在信托機構完成,而且必須符合準入標準,否則不可能成為信托,就這一點而已,題主的問題只是在銷售渠道上的不同,就管理和發(fā)行上,主動權和決定權皆在信托機構,并無過多區(qū)別。另一方面,截至目前,信托也是以非標業(yè)務為主,對于信托機構,真正的收益還是來自于“利差”,
故擴大規(guī)模是利潤增長的主要方式,故而在發(fā)行項目前端的資產篩選環(huán)節(jié),有項目經理主動出擊尋找項目的,從立項、過會到最終成型倒是一路跟蹤,手把手拉扯出來的,此類項目不在少數(shù),優(yōu)點在于;項目經濟對項目全程把握,更為知根知底,在投中、投后管理上更有優(yōu)勢,而另一方面,也有融資方主動找信托合作,要求借助該平臺發(fā)行項目進行融資,此類項目更多是按信托機構具體要求、風控程序來達到過會和立項標準,而且一旦項目可以成型,多半也會拿下項目的銷售渠道。
所以在此處,還是有所差別的,眾所周知,信托資管規(guī)模占比最大的兩大類型是政信項目和房地產信托,該2大類融資方或為城投平臺,或為房企公司,能過信托風控的交易對手實力也不會過低,一般可圈可點,更為重要的信托機構分風控設計,并非一道而是幾道甚至幾十道程序為項目質量把關。所以,筆者認為不必過多糾結項目來源是項目經理主動出擊還是被動上門,
2、如何購買信托產品?
信托產品是信托公司發(fā)行的一種金融產品,從投資收益來講,信托的到期收益率要明顯高于同期相同的債券和儲蓄且信托產品的收益很穩(wěn)定的,從當前的水平來看基本在8.5%左右,,能滿足高凈值客戶先保值后增值的需求,但投資周期較長按照。不過信托起投門檻高,一般100萬起投且必須有2年以上的投資經歷,同時家庭金融資產達到500萬元或本人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
對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百萬的資產,但未必有百萬的現(xiàn)金可供投資;而且信托計劃一般投資的都是非標資產,風險較高、流動性差,并不符合廣大普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等級。購買信托產品的途徑信托公司:一般信托公司是自己開發(fā)的項目,項目有好有壞,選擇性差,銀行、券商:這類一-般是代售信托產品,買信托較方便,但缺乏客戶跟進服務,專業(yè)度欠缺。
而且銀行一般都會扣取其中的一部分收益,第三方理財機構:像比較大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在業(yè)界有一定影響的話。利得財富就屬于國內最大的幾家第三方理財機構之一,有嚴格的風控措施及完善的服務,信托產品也有很多,風險不同收益不同。買信托產品的時候最好能找個懂的人或者是第三方理財機構幫你選擇,一來省心,二來比自己盲目選擇風險要低很多。
3、什么是“信托理財”?需要通過哪些平臺購買?
劃重點:普通投資者可能很快就能像買理財產品一樣買信托產品了,《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辦法》進一步梳理并明確了具體業(yè)務的監(jiān)管規(guī)則,目前對各省級銀監(jiān)局的征求意見已經結束。據(jù)證券時報·信托百佬匯記者獨家獲悉,該《辦法》包括一項跟普通投資者有關的重要內容:信托產品包括公募與私募,可以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fā)行公募信托產品,認購起點1萬元;也就是說,原來信托產品的門檻已經降低了,1萬元,是普通投資者就能接受的范圍,就和銀行理財產品差不多了,只比公募基金的門檻高了那么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