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王思聰自己就有能力把這些錢給還了。等真的到了錢花不完時,又想著,要這么多錢干嘛,雖然王健林身價過千億,但是可能銀行存款連百億都拿不出來,假設王健林真的把萬達套現,1550億,這是一筆什么樣概念的巨額財富,以我們普通人的思維,那肯定要賣,賣到的錢足夠花十輩子了。
1、為什么馬云不把公司留給兒子?
是自己的公司才可以留給兒子。比如李嘉誠可以將長和留給李澤楷,王健林可以將萬達留給王思聰,劉永好可以將新希望留給劉暢,孫宏斌可以將融創(chuàng)留給孫喆一,宗慶后可以將娃哈哈留給宗馥莉,因為這些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擁有絕大多數股權,擁有無可爭議的地位,但是,馬云是沒有辦法將阿里留給自己的兒子的,甚至你很少看到馬云家人的新聞;同樣,馬化騰也沒有辦法將騰訊留給他自己的孩子;李彥宏也沒有辦法將百度留給他的女兒。
為何?因為這些科技公司有一個顯著特點,為了融資不得不大量稀釋股權,使得創(chuàng)始人的持股比例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馬云只持有阿里6.4%的股權,只相當于軟銀的四分之一;馬化騰只持有騰訊8.6%的比例,不到大股東南非報業(yè)的三分之一(持股30%);李彥宏也只持有百度16.22%的股份,持有少部分股權,意味著這些創(chuàng)始人必須要按照既定的商業(yè)規(guī)則行事:遴選新的接班人,必須任人唯賢。
任人唯親的結果必然是股東的反對,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反目,還有員工的懷疑,那這樣的企業(yè)還能經營得下去嗎?尤其是在科技公司,牛人眾多,而且各個在人才市場都不愁找到新的工作,如果創(chuàng)始人一意孤行非要將企業(yè)搞成家族企業(yè),那么員工分崩離析是必然的結果,他們完全可以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阿里是這么做的,比爾·蓋茨的微軟也是這么做的,喬布斯的蘋果也是如此,惠普、IBM這樣的老牌科技公司,同樣是這么做的。
如果是家族企業(yè),那就沒有這么多考慮,畢竟經營得好或者不好,都只是這一家子事情,其他人打好工就行了,無論是馬云還是馬化騰、李彥宏,還是劉強東、拼多多的黃崢,他們的公司都不太可能傳給下一輩。其實這是一種進步,因為企業(yè)想要獲得超長的生命力,必須確保最合適的領導人來領導這個企業(yè),這個領導人顯然不能僅僅局限于核心創(chuàng)始人的后代身上,這是局限性太強的一個選項,
將目標放到龐大的職業(yè)經理人群體,或者是企業(yè)內部幾萬人的群體,那么找到一個更優(yōu)秀的繼承人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接班馬云的張勇,就是典型的職業(yè)經理人,他甚至不是阿里的創(chuàng)始人,直到2007年才加入阿里,具體到阿里身上,還有一個特殊性,那就是馬云雖然有著毋庸置疑的核心地位,但馬云也并非帝國時代的皇帝:阿里有一個合伙人制度,目前有38個合伙人,提名新的董事、吸納新的合伙人,都需要合伙人集體投票,而非馬云一票決斷。
阿里的這些合伙人,都是獨當一面的高級管理人才,比如螞蟻金服的CEO井賢棟,淘寶的CEO蔣凡等等,這些人都是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他們享有的這一張寶貴的投票,肯定會做出理性的決策,而絕不會是什么效忠于馬云的牽線木偶,既然如此,那阿里由誰來繼續(xù)領導,是取決于這些投票,而非馬云的個人意志。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了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后的經濟原理,
2、為什么馬云、王健林他們的錢八輩子花不完,還會想著繼續(xù)掙錢?
人都是有欲望的。沒錢時想著能溫飽就行,等到真的溫飽了,想著若是跨入富裕階層那該有多好。等有了許多錢富裕了,又想著做個大富豪感覺肯定會更好…,等真的到了錢花不完時,又想著,要這么多錢干嘛?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去繼續(xù)努力,繼續(xù)投資,或者是去做做善事,至少也是一種修行。人這一輩子就喜歡折騰,錢多了折騰,沒錢人為了生存,也會到處折騰。
3、如果你是王健林,你會幫王思聰把欠的錢還上嗎?
謝謝網友的邀請:在我看來,王思聰自己就有能力把這些錢給還了!不知道為什么他不還,如果我是王健林,我的做法是要王思聰自己先償還,他實在是沒有錢拿出來了,我會替他收拾這個爛攤子,畢竟和他有著父子關系,血濃于水的親情是無法隔斷的!我會讓他吸取這樣的經驗教訓,吃一塹長一智,老了之后,萬達集團還是要交給王思聰來打理的!年少輕狂,也應該吃點苦頭,讓他知道生意不是這么好做的,錢也不是這么容易賺的!。